門諾護理研發團隊創新之路 期待四贏 文/汪國平 照片提供/蔡孟惠 護理長
2022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上,本院護理研發團隊以2項作品參展,首次參加即自516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一面金牌,十分難能可貴!護理部林雅蘋主任給予高度肯定。
林雅蘋主任表示,臨床照護工作繁忙,但護理人員仍然克服困難,提升護理品質,讓創意能夠飛揚,更是病人的一大福音。此次「國內發明區」獲得金牌的作品「多功能管路固定裝置」,是外科病房蔡孟惠護理長及護理研發團隊蔡梅蘭、林雅蘋等與慈濟科技大學林祝君老師產學合作研發的作品。
蔡孟惠護理長說起研發動機指出,外科病房上班花費最多時間在執行傷口護理上,目前手術後T型引流管的照護方式有固定不牢、不易觀察及皮膚壓傷的問題,引發團隊進行研發動機。從2019年與學校產學合作至今,收集臨床及病人意見回饋,將他們不好的經驗,一一解決,期間也歷經了三次修正。
蔡孟惠護理長表示,參賽過程中不僅與不同產業人士及菁英交流,也分享研發過程所遇到的瓶頸及如何解決,而其他產業及專家都不吝嗇分享,甚至於給予好的建議,並主動提供零件及材料資訊,希望可以協助到我們的研發產品,使廠商看到商機將我們研發作品可以順利專利技術轉移,並且商品化,更創造經濟效益,讓病人及照顧者受惠,提高優化臨床護理人員工作流程,提高病人安全,達到四贏局面。
另一作品「胸瓶固定結構」為良善的輔助結構。胸腔導管及胸腔引流瓶用於氣胸、血胸或手術等,以維持病人肺部的有效擴張。臨床上,胸腔引流瓶會以金屬專用固定架或加上繩索,其金屬固定架有重量及體積的不便,國內外目前相關市售產品較不貼近病人使用需求,且市售鐵製引流架占空間。病人更需要有良好的固定裝置守護病人安全, 故外科病房朝淑卿護理長、護理研發團隊,同樣與慈濟科技大學林祝君老師產學合作研發胸瓶固定結構專利。
上圖:門諾護裡研發團隊參展收穫良多
下圖:得獎作品:多功能管路固定裝置